098-454793610
18231015747
三年磨砺,目前利刃出鞘透过阴霾,追寻生命的航向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期待着怀揣梦想的你莫负春景,共舞青春追华裳下一站我们在延大文学院等你盼与你共绘人生新征程的优美画卷学院简介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流传学院(简称文学院)重建于1958年(其时称延安大学中文系),是延安大学恢复重建时最早设立的三个系科之一。1963年升为本科,1985年增设秘书专科,1995年开办秘书本科,2000年和2002年划分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闻学本科专业,2002年改系建院。
2003年,获准中国现今世文学硕士点;2010年,获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一级学科。现在,学院设有中文系、新闻系、秘书系,拥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
设有中国现今世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7个硕士点。拥有“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有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路遥研究所、文化工业研究所、延安文艺研究中心、斯诺研究中心7个校级研究机构。2018年我校被列为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序列,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占地500余平方米、投资近500万元的融媒体实验中心。中心包罗全媒体演播厅、融媒体实验室、视觉流传实验室、播音实验室、师范生教师教育技术训练中心、秘书学专业实训室。能满足学院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三个专业的实验、实训需求。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含教授9人、副教授20人、讲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标兵1人。现有《新闻观察实务》省级一流课程1门,《红色经典导论》省级精品慕课1门,《今世文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现代文学》《古代文学》《陕北说书》《红色大课堂》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现代汉语》《国学经典导读》等校级精品课程11门。拥有中国现今世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
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在校人数近1500人。学院引领、招呼学生自主开办了路遥文学社、闻新事情室等学生社团,在推进、引领学生自主开办创新创业运动方面取得开端的成效。学院经由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造就各种结业生万余名。
其中包罗我国今世已故著名作家路遥,著名评论家李建军、古风,著名作家陈行之、忽培元,著名诗人阎安,著名书法家韩亨林、赵学敏,著名记者梁相斌,语言学家亢世勇等良好人才。一大批结业生走上各级向导事情岗位,更多的结业生则成为陕西以致全国各条战线上的主干。
文学院召开80周年院庆暨“双一流学院建设”座谈会文学院承办的“共产主义看法及其在文艺运动中的表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延安大学新校区举行文学院优秀结业生表彰大会文学院获得省级教学结果奖 习总书记在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对我校作出重要指挥:“值此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谨向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恒久以来,延安大学承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和老区建设做出了重要孝敬,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革新创新,把这所具有庆幸历史的大学办的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文学院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挥,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将路遥文学社、话剧社等学生文学社团、《我们》新闻院报以及学生文体运动办的更有特色。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造就目的:造就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开端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书、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事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焦点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今世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结业去向:文化、教育、出书、传媒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文学院师生到场《平凡的世界》不朽的《人生》——纪念革新先锋路遥暨路遥作品赏析分享会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暨《路遥与延安大学》首发座谈会现场文学院师生到场陕西省大中专学校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并荣获二等奖文学院举行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实验班开班仪式新闻学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造就目的:造就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熟悉新闻流传历史和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新闻流传技术,能够在各种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元从事新闻宣传事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焦点课程:中外新闻流传史、新闻学概论、流传学原理、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职业道德与法例、前言谋划与治理、电视新闻摄像与编导、新媒体导论、新闻摄影。结业去向:各种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元。学院师生到场重读经典《红星照耀中国》学术研讨会学院新闻流传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团结在延安清凉山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运动学院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团结提倡建立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同盟学院与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签订校地互助人才造就协议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报道学院新闻人才造就事情学院融媒体实验中心全媒体演播厅秘书学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造就目的:本专业造就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熟悉秘书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秘书事情的基本流程及技术,能够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等单元从事秘书事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焦点课程: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秘书写作、中国秘书史、行政治理学、社会学、文书档案学、向导学、公共政策、广告学、社会观察、公共关系学、公务员制度等。结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元。秘书专业技术大赛秘书专业考研履历交流会秘书专业开展课外实践教学运动秘书专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运动名师风范梁向阳,笔名厚夫,男,1965年生,陕西延川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流传学院院长、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第六批外审专家、人民出书社念书会照料;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今世散文、延安文艺与路遥研究等,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出书《路遥传》《重回历史现场看文学现象》《今世散文流变研究》《走过陕北》《边缘的品评》《心灵的边际》《行走的风物》等文学研究与散文著作;互助主编《路遥研究资料汇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延安文艺研究论丛》等。其中,《路遥传》获陕西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结果二等奖,《今世散文流变研究》获陕西省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结果三等奖;主持的教学结果“传承路遥精神,提升文学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一等奖。此外,荣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奖、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延安市有突出孝敬专家等多项社会荣誉。
王刚,1975年1月生,陕西兴平人,1995年6月入党,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2月任延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兼任延安大学斯诺研究中心主任,西藏民族大学文艺学偏向、西安工业大学现今世文学偏向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西北大学)研究员,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刚教授恒久从事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的教学研究事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陕西省社科计划项目、陕西省艺术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科研项目、咸阳市重大社科项目等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在《人文杂志》《小说评论》《山西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理论导刊》等刊物揭晓学术论文2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或索引;主编《大学语文》《艺术美学概论》课本2部;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结果奖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运动高校艺术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省教育厅、省委高教工委和咸阳市科研结果评比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入选咸阳市首批社科专家。王俊虎,1974年3月生,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延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与结果判定专家,中国现今世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今世文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国家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卖力人,陕西省语言文字专家,延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延安市新世纪“225”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延安市社科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延安大学教学名师,延安市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延安文艺的教学与研究事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社科计划项目10余项,主持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出书著作与课本4部,揭晓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CSSCI焦点源期刊全文收录30多篇,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结果一等奖与二等奖、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结果二等奖、陕西省文艺评论二等奖与三等奖、延安大学优秀教学结果特等奖、延安大学最受学生接待教师奖等。惠雁冰,1969年10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延安大学红色文艺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7月留校任教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学;2010年至2012年,在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事情;2012年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主要从事今世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教育厅项目等多项。
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奖、陕西人文社科优秀结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结果奖等。文学院是一个有着鲜明文化个性的学院,恒久以来文学院承袭历史,弘扬优秀文化,形成了“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的办学特色。详细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用路遥文学精神教书育人;第二,“非遗”陕北说唱艺术进课堂;第三,充实使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第四,相关课本编写卓有成效。
2007年以来,学院在文学类人才造就方案的顶层设计上,以路遥奋斗精神为切入点,探索专业教育“立德树人”新途径。●在理念层面上,挖掘与使用特色文化资源,明确提出“传承路遥精神,提升文学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理念。●在实践层面上,真正把研究结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做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融通与相互促进。
学院明确提出打造“全国路遥研究基地”的战略,研究团队先后主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路遥路遥》等多部路遥研究资料集,主持修编了现在海内权威的2013年版《路遥全集》,公然出书了自主课本《路遥传》,揭晓路遥系列研究论文20余篇,做大做强路遥特色研究,掌握路遥研究“话语权”;在教学层面上,学院有效使用高水平研究团队在不停深化路遥研究的基础上,开设《路遥研究》课程,同时也充实使用路遥文学馆、路遥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在文化层面上,形成了富有鲜明个性的学院教育教学体系。经由多年努力,学院已谋划造出感知路遥、学习路遥、研究路遥、成为“路遥”的良勤学院文化气氛,富厚了学院文化的内在,极大地引发文学类专业学生文学想象与文化缔造的热情。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延大的品牌专业,近年来招生投档比是300%以上;许多结业生也主动选择援藏进疆,到下层一线立功立业,真正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路遥研究团队先后出书了自主课本《路遥传》一部,出书了《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路遥路遥》等多部路遥研究著作,并在《人民日报》《灼烁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级报刊上揭晓了十多篇研究论文与教改文章。我院学子在路遥精神的指引下,一心向上、努力创作,已出书的作品有冉歌舒小我私家作品集《梦旅鹿人》、侯建《沉鱼一梦》等。富厚多彩的学生运动一、四点半课堂 为贯彻落实“一体两翼、一院一品”理念,文学院团委与延安新区社区建设了志愿服务基地——“四点半课堂”。
我们以“奉献、友爱、相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宗旨,服务新区、共享新区。不仅为新城社区的住民建设做出了孝敬,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孝敬了自己的一份气力。在志愿服务运动中塑造品格、奉献社会、弘扬青春正能量。
二、青马工程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造就工程”的招呼,不停提高宽大学生干部、团主干、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理论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我院于2018年开始开展“青马工程”系列运动,“青马工程”提倡理论与实践相联合,不停勤学笃实,力行求真;以梦为马,扬青东风采,展青年精神。三、“雷锋月”系列主题运动为全面营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浓重学习气氛,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运动常态深入开展,文学院建立580志愿者服务队,并组织同学们到场相关的系列主题运动,涉及理论学习、社区服务、文化宣传、阳光助残、情况掩护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三月不仅有雷锋精神东风化雨,更有文院学子立志躬行温情你我。
四、运动会三月学雷锋运动刚刚竣事,我们便投入到四月份的运动会中。每年四月,文学院都市组织学生们努力准备到场校运动会,清晨的校园,文学院运发动们的呐喊声在飘荡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来铺洒白色的跑道,用激情点燃胜利的曙光。五、辩说赛唇枪舌剑,论尽是非黑白;青年才俊,辩析世间万象。
为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掘客优秀辩说人才,磨炼同学们群策群力的能力,我院每年都市举行辩说赛。辩说精于思而美于言,秀于心而慧于口。这场对战比的是思想,辩的是智慧,论的是谈锋。六、书香文院系列朗读者文学院在贯彻落实“四个一”工程中,一直在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到达寓教于乐的理念,“书香文院”系列运动即是其中之一,而朗读者运动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能将我院的“四个一”工程落实在学生运动中,体现出文学院学生的特点。
七、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岗服务站,面向全校结业生提供行李寄送;矿泉水及常用生活医药用品免费发放;结业生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转接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同时,服务队还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结业生可通过拨打服务热线获得相关资助。文学院党员先锋岗服务队将以丰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真诚为宽大结业生顺利离校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八、表彰大会学院在文学类人才造就方案的顶层设计上,明确提出学生要有“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颗忠诚事业的心”,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学院设立以专项资金资助、创新学分认定、出书优秀学生作品集等方式培育、勉励学生揭晓出书作品,并把这些结果根据分值一并纳入学生奖学金申请、评优等项目中。九、暑期社会实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实践育人事情的生长,引领教育宽大青年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亲身实践求真知,我院团委每年都市组织青年学生主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运动,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罗致履历,从而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与生长中去,勇做敢于继承的时代新人。十、九月迎新季每年九月,文学院学生自主治理委员会的同学们都秉着热情、周到、宁静、高效的事情原则举行迎新事情,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认真、耐心的为新生答疑解惑。你一路走来,历经风雨;我翘首以盼,只为等你。
又是夏末初秋日,文院等风也等你。十一、新生军训“大学生军训”,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举行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作战技术的训练。预备役训练的组成部门,是在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推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看法,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术。十二、献礼祖国七十华诞合唱角逐在新中国建立七十周年之际,文学院到场学校“唱响中国梦礼赞新时代”主题大合唱。我院师生齐声欢唱,为祖国母亲庆生,喜获一等奖。
十三、演讲角逐为继续和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造就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高水平复合型卓越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发莘莘学子为实现国家茂盛、民族再起的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热情,我院每年都市举行以“祖国·社会·人民与我”为主题的演讲角逐。我们用演讲来缅怀已往,畅想未来。2019年获奖选手十四、话剧社话剧社全称“文学院话剧社”,建立于2014年,旨在展现延安精神、延大文化和青春魅力。
一大批热爱演出,活力四射的大学生用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让文学院话剧社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岑岭。文学院话剧社曾代表延安大学到场了“陕西省第五届校园戏剧节”,延安日报和中国秦腔网对此作了隆重报道。我们知名的作品有大型话剧《平凡的世界》、《雷雨》、《倾城之恋》等。
十五、院报《我们》《我们》是2005年由文学院开办的院级报刊组织,自建立以来,坚守着“用我们的眼睛寻找,用我们的声音召唤”的宗旨,努力举行“主题征文角逐”、“念书交流会”、“三月晨读”等系列运动,给热爱文学的文院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才气的平台。十六、元旦晚会每逢辞旧迎新时刻,文学院都市举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艺晚会。
为了办妥元旦晚会,全院一条心,同学们天天都在紧张地排演,老师、演员、事情人员各司其职,最终顺利演出,获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十七、优秀结业生文学院结业生漫衍广泛,在教师、公务员、事业单元、国企、各宣传部门、考取研究生方面都名列学校前列,每年都有结业生考取陕西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在这次疫情当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泉源:延安大学。
本文来源:168体育app手机下载-www.hbbaotan.com